以薯蓣、花粉之润燥生津,而苦渴自止,以茯苓、瞿麦之渗泄利水,而小便自利;更加炮附宣通阳气,上蒸津液,下行水气。肝与胆为表里,故病耳聋也。
心下续坚满句下,「此为留饮欲去故也」八字,当在利反快之下,此传写之□,当移水在心,心下坚筑短气,恶水不欲饮。 寸口脉迟为寒,脉涩少血,趺阳脉微乏气,迟亦为寒。
摇头而言,护处必疼。此条系在四肢历节痛之下,今分在此。
先渴□呕者,即前痰饮条中,小半夏茯苓汤之证也。半夏生姜辛温散寒,故哕者,当以小半夏汤主之也。
(枳桔二陈汤)枳壳麸炒桔梗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炙引用姜水煎服。魏荔彤曰:妊娠之□痛,胞阻于血寒也。
此条脉重出,下条有证无脉,「其脉沉紧者」五字,当在下条里急之下。凡病,昼则寒厥,夜则烦热者,名曰阴阳交错。